中新网信阳12月1日电 (记者 韩章云)茶圣陆羽编著的《茶经》中曾指出:“淮南茶光州上……”光州,即今日的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。信阳种茶历史悠久,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。12月1日起,《信阳市信阳毛尖茶保护条例》开始施行,信阳毛尖茶获法律护航。
图为信阳毛尖茶采摘。信阳市浉河区委宣传部供图
《信阳市信阳毛尖茶保护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是河南省首部关于茶的保护法规。该《条例》分六章,包括总则、品牌保护、产业发展、文化传承、法律责任以及附则,共三十六条。《条例》旨在提升信阳毛尖茶品质,加强信阳毛尖茶品牌保护,促进信阳毛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,传承信阳毛尖茶文化。
信阳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,是我国南北地理、气候过渡带,大别山北麓缥缈的云雾孕育出绿茶名品——信阳毛尖茶,其具有“细、圆、光、直、多白毫、香高、味浓、汤色绿”的独特风格。
何为信阳毛尖茶?《条例》指出,信阳毛尖茶,是指在信阳市行政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下,以采自当地传统的茶树群体种或者适宜的茶树良种进行繁育、栽培的茶树的幼嫩芽叶为原料,采用信阳毛尖茶加工工艺在当地加工而成,具有信阳毛尖茶品质特征的条形绿茶。并规定“信阳毛尖茶加工工艺、品质特征按照信阳毛尖茶国家标准执行。”
图为信阳市浉河区茶山风光。李希全 摄
为擦亮信阳毛尖茶这块金字招牌,《条例》从茶树种质资源普查保护、绿色有机茶园建设等方面对茶叶品质提升作出规范,同时要求维护“信阳毛尖”商标信誉,并对信阳毛尖茶防伪溯源专用标识进行明确。
为扩大信阳毛尖茶产业发展,《条例》从编制茶产业发展规划、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、支持科技研发、推动成果转化、提升茶叶附加值、支持茶企上市挂牌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,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为传承信阳毛尖茶文化传承,《条例》将统一发布信阳毛尖茶开采日、定期举办茶文化节、定期举办信阳毛尖茶传统手工炒制赛事活动等,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。同时,支持建设茶馆、茶博物馆等茶文化场所;支持茶旅融合发展,建设茶坊、茶庄园、茶旅特色小镇和茶文化旅游景区,要对古茶树、古茶园、茶社创始人故居等历史遗存进行保护并向社会公布。
图为信阳市浉河区茶山风光。吴敏 摄
信阳是革命老区,茶产业是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。目前,信阳全市茶园面积达216万亩,茶叶产量8.2万吨,总产值153亿元,茶叶从业人员120余万人,茶产业已成当地民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。
一叶芳华,百里飘香,茶于中国人而言,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。2022年,我国申报的“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”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信阳毛尖茶也参与联合申报。
对于茶的法律保护,各地早已有例可循。例如,杭州曾出台《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》,云南、贵州曾出台古茶树保护条例,安徽省六安市、福建省安溪市也曾对六安瓜片、安溪铁观音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做出明确规定。(完)
中新网迪拜12月1日电 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第28次缔约方大会(COP28)中国角开幕式暨“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践”边会11月30日在迪拜举行。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毅表示,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去政治化、去意识形态化,没有合作就没有共同的未来。
王毅表示,从中国开始生态文明建设以来,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“如果有机会到中国的城市、乡村,会发现中国的整体生态环境建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。”他说。
王毅认为,这其中有“五个相互联系的重大转变”:
——理念的转变。在经过了约40年快速经济增长以后,中国的执政理念从单纯倾向于GDP发展转向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。
——理念的制度化。把新发展理念转变成具体的考核指标、政策和法律制度,把理念得以通过制度来落实,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。比如说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,重新修订环境保护法,修改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等相关法律。
——行动的变化。王毅以长江举例,在“十四五规划”编制初期,各方面都想“快速发展”,之后转变为“共抓大保护,不搞大开发”,这就引领具体保护与开发行动上的重大变化。另外,在黄河流域、青藏高原、黑土地保护也都有相应的行动转变。
——系统的转变。王毅表示,实现美丽中国,要对整个生产方式、消费方式、贸易方式、能源结构以及治理体系进行系统性变革。只有发生系统的、结构性的发展范式转变,才可能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目标。
——全局性转向。王毅介绍,中国已经承诺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。中国不仅自己要做好,也要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。
王毅强调,应对气候变化必须要去政治化、去意识形态化,面对全球性挑战必须要合作,没有合作就没有“我们共同的未来”。
据悉,本次边会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与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,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、中国新闻网联合承办。(完) 【编辑:钱姣姣】
联系人:购彩大厅登录中心
手机:15621763400
电话:0539-10063633
邮箱:10063633@3721.net
地址: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临涧镇